全国多地开启大科室改革,优化机构设置,提升行政效能

facai888 投保指南 2024-09-06 14 0

近年来,为破解机关内设科室设置繁杂、职责交叉、力量不均、效能低下等难题,全国多地纷纷启动“大科室”制改革,通过精简机构编制、优化资源配置、重塑工作机制,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这一改革举措不仅提升了行政效能,还促进了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升级。

改革背景与动因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,传统的机关内设科室设置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,内设机构过多、分工过细导致协调配合不畅,影响工作效率;职能交叉、职责不清使得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,降低了政府公信力,编制资源过度分散、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也亟待解决,推行“大科室”制改革成为多地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。

改革实践与成效

1. 安徽淮北:先行先试,成效显著

安徽省淮北市作为“大科室”制改革的先行者,自2023年2月启动改革以来,已分三批次依次推进,通过整合职能相近、业务相连、性质相似的内设科室,推动“一件事情由一个科室办理,一类事项由一个科室负责”,截至目前,淮北市市直部门共精简68个内设机构,精简率达20%,在核减编制方面,淮北市改变编制“一核定终身”的传统做法,按照不低于3%的比例精减编制数量较多、空编率较高的单位,收回的行政编制专项保障重要部门、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,严格控制科级领导职数,压减职责相对单一、编制数较少的单位领导职数,为机构改革中领导职数配置留足空间。

全国多地开启大科室改革,优化机构设置,提升行政效能

淮北市财政局(国资委)作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,积极推行“大科室制”改革,由原先的25个科室调整为19个科室,改革后,各单位内部科室职能更加饱满,机构设置更加精干,业务运行更加顺畅,基本消除了“一人科”,基本实现了编制资源均衡配置,淮北市人社局设立的“创业服务科”先后开展了创业培训、创业沙龙等系列活动,有力推动了“创业淮北”行动提质增效。

2. 甘肃酒泉:全面铺开,成效斐然

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,甘肃省酒泉市在市直46个党政部门全面铺开“大科室”制改革试点,通过系统梳理部门历史沿革、主要职能、内设机构等情况,加大科室整合力度,将内设机构总数由413个压减到295个,总体精简118个,改革后,酒泉市党政部门机构职能重叠、内设机构繁杂、编制效益不高、编制资源分散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实现了机构设置更加精简、行政效能更加高效、行政审批更加便捷、编制效益更加饱满的改革目标。

为确保改革的科学性、系统性和操作性,酒泉市委编办采取多种方式分类指导、反复沟通试点方案,并开展部门内设机构工作饱和度测算,通过合并职责交叉、职能相近和职能弱化、职责单一的科室,将行政审批职责集中到一个科室,简化审批流程和办事程序,针对党建工作、组织人事工作等设立专门科室,加强行业系统党建工作、组织人事工作和议事协调保障工作力量。

3. 四川绵阳:深化推进,再创新高

今年3月21日,四川省绵阳市召开了“大科室制”改革现场推进会议,对改革工作进行再安排、再推进、再深化,绵阳市在坚持科室数量、中层职数、职务待遇均不变的前提下,重点探索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,按照“职责相近、业务关联”等原则,优化整合职能交叉、工作相近、任务关联度高的科室,组建大科室,通过大科室统筹整合力量、统一调度指挥,推动工作融合、实现优势互补,以流程上的再造带动效率上的提升。

改革启示与展望

“大科室”制改革不仅是对传统机关内设科室设置模式的重大调整,更是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推动,通过精简机构、优化资源配置、重塑工作机制,改革有效提升了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,改革还促进了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资源共享,增强了政府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。

展望未来,“大科室”制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化推进,各地政府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科学制定改革方案,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,还应加强改革经验的总结和交流,推动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改革模式,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。

“大科室”制改革是新时代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,通过不断优化机构设置、提升行政效能,政府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